基于双频超构表面的自适应无线定位和传能系统

时间:2024-12-30

自适应无线能量传输(Adaptive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简称AWPT)技术是集无线传能、无线通信与感知定位一体化的重要创新,它通过目标感知和环境交互实现智能化调整能量传输参数(如波束焦点、传输功率等),从而优化无线能量传输效率。与传统无线充电方式相比,AWPT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无线能量传输效率,适应动态、复杂的应用场景,如移动设备、无人机、智能家居及可穿戴设备等。它不仅能推动绿色能源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减少对传统有线电源的依赖,还为物联网、智能设备及先进技术(如无人驾驶、智能机器人等)提供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并在未来智能技术的普及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李龙教授课题组与东南大学崔铁军院士课题组针对精确近场无线定位、自适应无线能量传输、高效无线能量收集等问题,构建了基于双频超构表面CNN近场定位的自适应无线传能系统,实现同时的目标感知定位和波束调控。该研究充分利用数字编码超构表面对电磁波的灵活调控特性,将无线能量实时、高效地聚焦到动态的终端设备上,实现无电池供电的感知、计算和通信。研究人员利用整流过程(RF-DC)中产生的二阶谐波作为定位信号进行反馈,通过联合时空编码技术和卷积神经网络(CNN),首次在单发单收(SISO)系统上实现了3mm分辨率的近场定位精度。该系统充分发挥了数字编码超构表面在目标感知和电磁调控方面的优势,具备高集成度、高精度、低成本等特点,促进了信息超构表面往多功能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该研究是面向无线传能、感知、通信一体化领域的探索,将推动6G物联网(IoT)、信息超构表面、智能无人机等领域的发展。

该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题为“Adaptive wireless-powered network based on CNN near-field positioning by a dual-band metasurface”。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李龙教授和东南大学崔铁军院士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夏得校博士生为第一作者。

图1 基于双频超构表面CNN近场定位的自适应无线传能系统

图1 基于双频超构表面CNN近场定位的自适应无线传能系统

构建双频可编程超构表面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款双频共口径的可编程超构表面,用于实现全双工的辐射调控和目标感知。其中16×16阵列(工作在5.8 GHz)用于对大功率电磁波的灵活调控;边缘L型阵列(工作在11.6 GHz)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反馈信号,通过时空编码技术实现精确的近场定位。该L型阵列的引入在促进超构表面智能化的同时,并不会显著增加阵面的口径,便于与现有超构表面设备进行集成,为单一功能的设备进行赋能。

设计无线供电的传感器终端

研究人员通过将射频能量进行高效收集和直流转换,从而为传感器终端进行无线供电,实现无电池的环境数据感知和计算,并将感知的数据通过蓝牙进行上传。所设计的射频整流器在将射频能量转换成直流的同时,将产生的二阶谐波(频率为11.6 GHz)作为反馈信号进行高效输出,因此该整流器也被称之为谐波反馈式整流器。为了提升该接收终端的集成度,研究人员将5.8 GHz的接收天线和11.6 GHz的发射天线进行了共口径设计,从而实现了全双工的收发一体。实验结果表明,充分利用谐波进行反馈定位并不会降低整流器的效率,能够为传感器、蓝牙等模块提供足够的能源供应,实现无线供电的感知、计算和通信一体化系统。针对未来6G大规模的物联网设备部署,该研究有望在极端场景下为设备的运行提供电力保障。

图2 无线供电的传感器终端设计与性能评估

图2 无线供电的传感器终端设计与性能评估

基于CNN的无线近场定位

为了在SISO系统上实现精确的近场定位,研究人员利用双频超构表面上的L型阵列,对来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号进行时空编码调制,产生的时空编码谐波分布可以作为位置坐标的特征信息。这种非线性的对应关系通过CNN进行学习和表征,在前期完成网络训练的基础上,终端的位置信息可以通过CNN的快速分类精确获取。该方法不仅降低了硬件复杂度,还显著改善近场定位的计算开销。

图3 基于CNN的无线近场定位

图3 基于CNN的无线近场定位

自适应动态无线能量聚焦传输

基于全双工的目标定位和波束聚焦,研究人员开展了自适应无线能量传输实验。无线供电的传感器终端分别沿着“X”、“D”、“U”三个不同轨迹进行移动,当终端偏离能量焦点后,超构表面能够对其位置进行重新定位,并将能量焦点进行重新聚焦,从而在终端移动的过程中维持高的能量传输效率。实验表明,98%的样本实现了精确定位,并且稳定的能源供应支持传感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实现了无电池的环境感知。该研究为无线传能、感知、通信一体化研究奠定了理论和架构的基础。

图4 自适应无线定位与无线能量传输实验

图4 自适应无线定位与无线能量传输实验